历史就像是一条绚烂的银河,而记载其中的人物就像是一颗颗闪耀的星星。有的人因为做出过巨大贡献,成了永载史册的恒星;而有人稍瞬即逝,只能成为短暂的流星。无论哪一种,在他们死后,好也罢坏也罢,都随着岁月慢慢被遗忘。或许某一天被人偶然看到,才会引起后来人的思考。
张灵甫作为一名国名党将领,在抗日战争中小有名气。可真正被人熟知,并被后世津津乐道的确是震惊全国的“古城杀妻案”。关于这件事,后世众说纷纭,但据当时的知情人的说法,张灵甫说他想吃饺子,妻子转身去割韭菜,而张灵甫冲着妻子的背影,果断扣动了扳机。才造成了这件扑朔迷离的案件。
张灵甫原名张钟麟,字灵甫。在杀妻案发生后,为了暂避舆论压力,暂时改名张灵甫,而字钟麟。陕西西安人,生于1903年,18岁进入长安中学学习,在1923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,后因没钱交学费而中途辍学。在退学后不久,进入军队,后又进入黄埔军校深造,逐渐走上部队的军官的位置。
他的第一位妻子叫邢凤英,是一位标准的农村妇女。两人经过家人介绍认识,并在张灵甫考入北大后正式结婚。农民出身的邢凤英虽然温柔善良,可是自小没学过文化,目不识丁。两人算是父母包办的婚姻,而这让思想进步的张灵甫显然并不满意,所以两人婚后不久,张灵甫就借着参军的机会离开了她。
张灵甫的第二任妻子,也是杀妻案的死者,曾经是一位女学生。她叫吴海兰,四川广元人,因为家境殷实,所以她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。张灵甫的朋友知道他在老家的妻子,是因为包办婚姻而结合的,所以就把吴海兰介绍给他。张灵甫看见新潮漂亮的吴海兰很满意,而吴海兰对风流倜傥的年轻军官也十分倾慕。两人很快就在当地举行了婚礼,婚后吴海兰生下一女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人到中年的张灵甫认识了小自己二十多岁的名门千金王玉龄,并在1945年的时候正式结婚。同年王玉龄为他产下一子,可没过多久,就收到了张灵甫战死的消息。王玉龄无奈远走美国,并在自己的余生再也没有结过婚。经过半生的漂泊,在她晚年的时候终于可以回到祖国,最后在上海逝世。
让我们把视线转回杀妻案,根据当时的案情卷宗记载是这样的:1935年的除夕,张灵甫在部队上听说妻子吴海兰不守妇道,跟其他人有染,所以借着春节假期的时候请假回了家。到家看到妻子后,借口想吃饺子,让妻子去院子里割韭菜。趁着妻子转身干活的时候,张从后面对妻子后闹开枪,导致吴海兰死亡。
这个是当时的官方说法,但有些知道内情的人却并不认可。这也引起了两种观点的争论,首先众所周知张灵甫是一个性情暴戾的人,因为从军的原因,他平时遇事喜欢使用暴力解决,这一点证实了开枪杀人的根源。
但吴海兰是不是一个不检点的女人呢?周围的邻居都说她平时交际很广,又兼人长得漂亮,所以时常接触陌生人,难免因为一些举动让人误会产生谣言,传到张灵甫的耳朵里,才造成了这场悲剧。
可是多年后经过吴海兰侄女的一番话,才揭开了整个案件的谜底:首先,当年吴海兰去割韭菜后被杀,纯属无稽之谈。因为当时正是除夕,在没有温室大棚的那个年代,冬天又怎么会有韭菜呢?其次,根据吴海兰亲戚的了解,在吴海兰被杀之前,两个人发生了剧烈的争吵。而争吵的内容无关风月,是吴海兰偷了张灵甫的东西。
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才会引发一场血案呢?答案是一份重要的文件,一份秘密的军事文件。而吴海兰的目的正是把这份文件交给了的地下工作人员。原来,当时的正在围剿红军,而张灵甫也是带兵军官之一。
为了了解国军下一步的行军计划,具有爱国良知的吴海兰偷偷的把张灵甫的文件交给了我党,这才导致丢了性命。而张灵甫方面为了保密起见,故意编造出情杀这个理由来混淆视听。
吴海兰被杀后,她的哥哥想给妹妹伸冤,可因为张灵甫既有军人的身份,又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,所以报案无门。后来别人给他出主意,让他给妇女协会写信。当时妇女运动的风潮正劲,收到来信后协会非常重视,因为事情涉及部队将领,她们经过几位妇女协会的贵族妇女之手,把信件交到了宋美龄手上。
宋美龄看完信后也很气愤,立刻把情况告诉了蒋介石。蒋介石经过调查后,发现事情属实,马上就把张灵甫逮捕入狱,并判处死刑。后来因为某些原因,又由死刑改为十年徒刑。诡异的是,过了不久,他就被释放出狱,重新成为了的一名军官。
他得到减刑的原因大概是他杀妻的原因被查明,而为他出狱作保的,传闻是蒋介石面前的红人胡宗南。据说胡宗南屡次在蒋介石面前夸赞张灵甫的带兵能力,最终才使得张灵甫逃出牢笼。
不久抗日战争爆发,而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也立下不少战功。抗日战争后,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,最终在孟良崮战役中,被我军击毙,死在了流弹之中。
在红军时期,有许多的爱国人士,虽然没有加入,可是他们都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。他们看出红军是一支正义之师,尽管在的围追堵截下处于被动,但迟早会成为解放贫苦百姓的救星。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中国,这些先烈也为他们心中的正义付出了生命,他们一样值得我们后人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。